旅行是为了遇到最好的自己

小编杂谈的图片

这本《北方的空地》是儿子读完后推荐给我看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次探险经历,或者说是一本旅行书,或者对于作者而言,是遇到最好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北方的空地》诞生小记是这样说的:2010年9月某日午夜,国内最大的户外资料网——8264户外论坛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篇简约的旅行日志,讲述了作者杨柳松本人77天孤身穿越大羌塘旅行经历。这篇文章很快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席卷整个户外界。作者被网友奉为神人,跟帖1000多页,点击率上千万,转帖铺天盖地。造成这种轰动的,不仅是笔者前无古人,凶险远胜攀登珠峰且使中国探险运动跻身世界顶尖行列的壮举,更在于笔者低调和淡定的品质——日志发表完后再无现身,任凭无数粉丝千呼万唤。

今天下午我是趴在床上看完这本书的。77天惊天动地的经历,野狼引路,与棕熊对峙,与藏羚羊擦肩而过,与野驴相舞相伴,一路跨雪山趟冰水,忍受着也发挥着身体的极限和意志的极限,读来真的让人动容,愈发感觉到杨柳松这个人的不可思议。
当我读到杨柳松饿到极点,看到乌鸦在啄食羚羊的尸体时,他想扯块羊腿烤着吃,但他旋即又想,他只是荒原的过客,应只留下目光留下经历,而不索取任何属于荒原的东西,便与之擦肩而过。顿时感觉到了这个穿越者的自律和卓越以及内心的那种不可动摇的信念。
记得很久以前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有过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有一种快乐,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理解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痛苦,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懂得其中的艰难。也就是,经历,或者苦痛,非经历无可得其收获。

以下这段话来自杨柳松的《北方的空地》,我感觉非常好:像是橱窗里挂满吊牌的塑料模特,具备生命的形态,却无生命的实质(这点像庄子说的乌龟)。人,一出生,就被一个个标签加身,家族、学历、脸蛋、职业、品位、荣誉,甚至花钱买来的奖项——最终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但一定不是真实的自我。荒原最大的魅力,不是常人难得一见的风景,不是宅男无法想象的旅行体验,而是没有任何世俗标签,你只是单纯的自己,单纯的思考,单纯的行走。但生活总得继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都是凡人捧出来的,离开了荒原,就得为生存插上些许能接受的标签贩卖自己。如同本书,如同旅行家的头衔,无非是劳动附加值,多赚点银子,继续下一次旅行。
我们常说一句话,就是旅行为了遇到最好的自己。可为什么会这样说,怎样才算是遇到了最好的自己呢?如果是一般的走马观花,坐缆车上坐栏车下,隔着玻璃看风景,我感觉那样还不完全是遇到了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的意思,我个人感觉是,就是在旅行当中,发现了或者探索出了自己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空间,也就是在旅行当中发现了与众不同的自己,一个不同于以前的自己,知道自己还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能力和能量!

这就像说读书也是为了遇到最好的自己。但如果你读不进去,或者浅尝辄止,或者仅读个皮毛,那么说遇到了最好的自己,我感觉是自欺欺人。因为,内核的东西,也就是隐藏在书本内的东西,就像旅行的精髓,你还没有充分发现和挖掘。
大学刚毕业那年,我骑自行车去北京,见了高中同学。他大惊,说我就知道你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来。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骑行去北京,很简单的想法,之前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包括回来后也是。
所有的旅行,包括艰难和容易,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拥有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进而去发现另外一个空间的自己。
人生就是旅行,而每个人的旅行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无法模仿杨柳松的羌塘之旅一样,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止步的前行精神,这种为了发现更好自己的向上向前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旅行是为了遇到最好的自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