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城北面的“后窑村”

我的家在后窑,是蓝田县城北的一个小村。
后窑名字的来历,大概是因为其在北窑村的南边,东窑村底下的缘故。最早,这一区域就是烧制瓦器的窑洞,后来,慢慢地住户多了,就各自形成了相应的村子。

生活冷知识的图片 第1张
从县城北门十字路口沿玉泉路向南走,大约三分钟就到了赵家巷口,从赵家巷向东再走一分多钟,就到我家门口了。
小时候,村子西边有一个大场。每年夏收,大场里热火朝天。场周边堆着大麦垛,场里铺满麦子,社员们头戴草帽,上顶烈日,翻场,碾场,扬麦,堆麦垛。晚上,孩子们在场里追逐,翻跟头,摔包子,打蛮牛。我得地利之便,大场就好比我家的大院,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跟小朋友们一起跳大绳,打沙包,跳井,抓石子。

小时候,县医院紧临村子的南边。赵家巷东头有一条上坡路,直通东窑村,坡的右边就是医院的围墙,坡头下面东北角的一间房子是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室晚上窗子不拉窗帘,有时候动手术,小伙伴们便扒在墙头上看医生们动手术。好奇大于害怕,看着血淋淋的”镜头″,小伙伴们睁大眼睛一动不动。在手术室偶尔也能看到妇女生小孩,知道了这一秘密的小朋友便再也不会相信什么 “娃是从河里捞出来的″ 鬼话了。
小时候,城墙就在我家的后面。后窑村在东窑村北半部的崖下面。上了坡就是东窑村,东窑村背靠城墙,城墙距我家以东不过百米。东城墙是县城最高的建筑(除过县门街的监狱岗楼)。登上城墙,县城的一切尽收眼底。你可以看到东街的人蛇长阵,你可以看到县医院、蓝田中学、东街小学里面的人头攒动;你可以听到城里人声鼎沸,你可以听到高音喇叭里传出的革命歌曲。灞河如白玉带从县城南边向西绕去,白鹿原如卧龙横躺在灞河的西边,绿树笼罩的村落鸟啼鸡鸣。

生活冷知识的图片 第2张

小时候,村北有一个大莲花池。夏天,荷叶片片相连,朵朵荷花探出头,乳白色、淡黄色、粉色的荷花在池塘里相互点缀。莲池里的鲤鱼、绵鱼、草鱼随意游动,大鳖时而浮出水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池边的河蚌偶尔也张开大嘴。晚上,蛙声夹杂着蛐蛐声响彻夜空。
池塘靠村边有几棵大柳树,柳树弯向池塘,柳枝吊在半空。麻雀成群结队,叽叽喳喳飞上落下。鸭子三三两两,游一游,到对岸池边走一走。
沿后窑村的路向北走,出了村向东拐可直上东岭的三官庙和金山乡。向西出赵家巷可达东街。向东上坡后继续向南走可抵东关。后窑村占有地利之便,又有村民人和,既有后崖大树遮荫,又有前场广阔空间,避静不乏热闹,独立却不孤单。十几户人家传统纯朴,自然祥和。
吮吸母亲的乳汁,享受父亲的慈护,爱怎能让我割舍?姐姐的体贴,哥哥的关照,情怎能使我忘怀?后窑村记录着我的故事,寄托着我的情感,那是剪不断的人生经历,是梦里依稀的美丽花絮。后窑村是我的根。
我常年开车去乡下卖菜。逶迤的河流山川使我震撼,奇异的风景美色使我迷恋,我在尽情享受的同时,又心存挂念。虽然距离远了,但我与后窑的感情更近了,因为外面再美的景色都不如自己家居的环境亲切,回到家里心里才能得到安宁。母亲年纪渐大,身体日渐变差,不由得使人多了一份忧心。在跟前还可以随时看望,远了却只能凭借想象,有电话问候的方便,却少了咫寸之间的亲切。朋友圈大了,生活条件好了,但我总想念儿时的玩伴和当年的粗粮淡饭。不,是忘不了曾经的天真烂慢。

城墙拆了,医院搬走了,大场里现在盖满了房,父亲也已离去多年,但我心中老忘不了当年后窑的那个样子,总是怀念小时候后窑村的那个场景。父亲慈祥的笑容时常从眼前闪过,母亲亲切的话语时常在耳边响起,儿时朋友们的欢声笑语时常让我想起那些年快乐的时光。端着碗爬在大树下的石头上吃饭,跟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夏天用辘轳打井水吃凉面,听树上的喜鹊叫,那是何等快乐而无忧的时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蓝田县城北面的“后窑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