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战争”

往常的夜,河面上总会飘着两三艘渔船,亮着两三盏渔灯——最喜这样的夜色,灯光多了不好,若只有一盏便会显得冷清,这样两三盏,恰到好处。

除夕夜,凌晨时分,伫立窗口,看了一会儿烟花。当我想把那朵“花”拍下来时,拿出手机,它已经消失了,后来的再没有那一“朵”好看!烟花冲到天上,倒映在如镜的河面,绽放的刹那,消失的刹那,却好似落回到了河面,沉到了水底。恍然惊叹:这转瞬即逝的烟花呀,年年如是,年年如新。

 

我是一名90后,九零年代的那几年,似乎完全没有了记忆。我能记起的童年岁月,大概要从二十一世纪算起。不知道未来还能活多久,也不曾奢望活够整整一个世纪。我这一生,都将浸在21世纪。

旧年过去,新年来临,睁开眼,依然活在熟悉的21世纪。不需为过去作过多的怀念,也不需为未来作无畏的忧愁,因为本无所谓过去,无所谓未来,21世纪的此刻就是最好的时光。

回到家乡,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是身在任何他处都不会有的。妈妈总说我走远了,明年回来吧?我想,其实我并没有远离,我只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因为在感到熟悉的同时,我也会感到一种陌生。或许,我从来就没有熟悉过这块土地,我熟悉而赖以依存的只是那些看着我长大、关心我的亲人,熟悉的只是这座称之为“家”的屋子。并不是我的心有多大,一定要去外面看一看。世界太多风景,一生是看不完的,看过一些便够了。只是恐怕在家乡,我还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那样的情况,内心是会很难受的。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长大后爱上了写作。如果你没有读过我的文章,你就不能明白我这个人。内向的人不敢说出口的话,文字成了依托。我知道:对于我而言,要想走“创作”这条路,会是非常之艰难的,但是,我非写不可。我不仅一定要写,而且我还要写出那些被人们忽视的最纯粹的东西。人生还有多长,21世纪还有多长,我就还需要做多少努力。

前几天,我给一个小朋友的作文集写了一篇序言,在教过他过了半年,看到他的作文,我觉得这个孩子依然还是那么熟悉。作文语言朴实,结构也比以前清楚多了。最让我感受深切的,还是文字中自然流露出的那种孩子般的真诚。我喜欢孩子的真实。人是有多面性的,外在的一面通过我们如何接人待物而显露,内在的一面,常常借“文字”的形式得以表达。

什么是纯文学写作?首先,它不能虚假。虚假并不等于虚构。哪怕是虚构的小说,有时候也是真诚的。对于文字,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虔诚的追寻者,哪怕在这条路上踽踽独行。你写下的任何一句虚假的话,那都是在欺骗你自己,人不应欺骗自己。或许,我能做的就是站在我这个独特的视角上,去看世界,思考人生。

曾有人说我的文章太过“脱俗”,怕是难在这个社会吸引人们的眼球。我并没有愤世嫉俗,是那世俗的东西不能容下真实的我。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与这个世界作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与任何人作对,我只想做我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每当我想到自己这样的想法,而至亲的人却无法理解,我就会觉得莫名的害怕,莫名的伤心。我怕自己放弃,怕自己妥协,更怕自己做不到,怕结果未必美好。我不是向他们妥协,而是向命运妥协。

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我在与自己作战。我所有的纠结矛盾,都来源于自身的不坚定,源于自身的不完善。每个人终其一生,是不是都在与隐藏于内心的另一个自己作战呢?战胜内心的胆怯,战胜恐惧,战胜焦躁不安的情绪,战胜对纷繁物质的欲望,战胜一切执念······最终的最终,你将与自己和解,一切归于祥和。

我能很平静地一遍又一遍地听《大悲咒》。小时候,偶尔去过寺庙,或许也在某个时候听过《大悲咒》,只觉得那是不知其名的冥冥之音。后来,有人对我说:“你不觉得这个音乐很好听吗?”我愣住了,再去听这个曲调和哼唱,真的感觉不一样了。(我想起大学时的解剖课老师,那位和蔼的老教授,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实验课上,他左手拿着一根牛的胫骨,对我们说,“这个真是很好看的,很漂亮!”)很多情况下,你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

17年的上半年,我独自去了一趟寒山寺。那期间,母亲动了一场手术。因为工作原因,我只在母亲术后,回家乡陪了她三天。那天,当我走在寺内的小路上,听到前面的厅堂里隐隐约约飘来旋律——正是《大悲咒》。我停下脚步,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些人和事,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尽量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微风徐徐吹来,我就那样站了不知多久,所有的思绪都渐渐远去,我又回到了此地的寒山寺,止住哭泣才往前走。并不是因为曲调如其名的“悲”,而是因为我感到某种特别的祥和,慢慢地,慢慢地,杂乱的念头出现又消失。这就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呀。我在内心为母亲默默祈祷······

后来,假期再回到家里,知道母亲不能吃腊肉,不能吃牛肉,不能吃坛子菜,不能吃油辣椒,要少吃豆腐,少吃辣椒······我问她,为什么不能吃这些东西?现在想想,原来还是自己忽视了对母亲的关心。母亲住院的期间,我不在,我不知道医生的叮嘱,也未曾了解相关资料,关注母亲的病情。我不知道母亲不能吃哪些东西,又应该吃哪些东西?我问的问题,竟显得那么愚蠢。

人前的我,脸上那副灿烂的笑容成了最大的特征。但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也会默默地流泪,或许是想起了某些往事,某些情绪涌上心头,眼泪就控制不住了。可到底是为什么而哭泣呢?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脆弱,脆弱到一触即发的眼泪。然而,哭泣之后,依然要继续前进,依然要保持微笑。你没有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坚持,这样的人生怎么会完整呢?

昨天,身为护士的表妹回家吃团年饭,饭后,我们一同在河边散步,她同我说起在医院的一些事情。她说起一位病人,刚来医院时,他的脾气很不好,表妹给他做检查,他的态度很不好,大声嚷嚷不该这样做(仗着自己懂些医学知识)。后来,却不知为何,病人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甚至还向我的护士表妹道歉。从结果上来看,在他住院的这期间,他最终战胜了那个脾气暴躁的自己,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我们暴躁,表面上看是源于对别人的愤怒,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害怕。表妹说,“做了护士,我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今天就······”原来,脆弱的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我,更是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呀!

这几天,我正在读一本书——《每个人的战争》。如果我不是理科生,如果我的专业不是生物相关的,恐怕自己真难把这本书读下去,特别是书中前部分关于癌症机理相关的阐述。要相信:你此刻拥有的生活,不管曾经做过多少糊涂的选择,走过多少曲折的道路,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你足够坚定,尝试改变自己,调整心态,过健康的生活,相信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如书中所表达的,“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要从现在起尽可能地好好活着。无论最后发生什么,这都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这场与自己的抗战——我在21世纪的“战争”,将会是一趟幸福的人生之旅。

新年了,写下这些,只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怀疑文字,不要放弃写作,不要放弃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爱。生活冷知识《每个人的战争》的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21世纪的“战争”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