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阅读的生活碎片

看语文书上的课文《上图书馆》,看完时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瞬间是那个在图书馆的下午。我坐在图书馆宽大而厚实的木桌前,当时翻看的小说是什么如今已记不太真切了,但当时下午三四点钟的阳光正好打在木桌上,照出一片花生油一般金色又温暖的光晕,仿佛小提琴琴弦发出的最为明亮与灿烂的高音——在一瞬间永远定格在回忆里。

 

直到现在每每走出教室,到走廊眺望教学楼正对面的图书馆,当时的快乐便是如此真切地出现在眼前。

小编杂谈的图片

初中时上网课那段时间,看书的时间比起上学时又多了不少,以至于初四我还有时间去啃语文老师口中的“大部头”。每周两节阅读课,开着视频会议,听着不知循环了多少遍的歌单,细细去看《追忆似水年华》中一段段极细腻的文字;或是跟一群同学在小区里兴高采烈地放完炮之后回到家中看《人生拼图版》,让方才在焰火中雀跃的心一点点地冷却下来。冬夜,如此热闹,亦可如此安静。

 

等到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头仍没啃下来,但我已没有太多闲暇了。好在阅读课依然照旧,于是在微凉的春雨中我捧了本《苏东坡新传》去读,碰到好句子一时不能自己,抽出随笔本便急匆匆地抄下来,又忍不住拉同桌一起去看。窗外天青色的烟雨中, 隐约间柳绿盎然,如一幅水汽淋漓的油画一般。

 

想想看了大半个学期也没看完的《瓦尔登湖》,看了整个网课阶段才读到一百多页的《追忆似水年华》,至今也没翻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万幸大小书债都没有利息,不然这辈子都不大可能还完了。

 

这到底是相当幸福的债啊!

 

至少书债在,回忆便在,未来的期望便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一些关于阅读的生活碎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