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当妈的不是“李焕英”

好多人说,看《你好,李焕英》,看哭了……
李焕英的事,确有感人之处,可多数流了眼泪的人,可能都是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或者自己就是一个妈妈。
天下的妈妈有胖有瘦、有漂亮的,有不漂亮的,可妈妈的心长得都是一个样子。
如果要流眼泪,这天下,哪一个当妈的不是“李焕英”呢!
妈妈就是那个怀胎十个月,生了你,然后成为了妈妈的那个人。
每一个当了妈的人,都是从鬼门关走一遭,然后涅槃重生,开始新的一生,而这一生却注定是付出的一生,没有另外的选项可选。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从疼开始的。
因为疼到了生命的深处,才敢用生命去付出,有了毫不犹豫的勇气。
妈妈就是这样的人,那个傻傻的人,为了孩子,尝得下世间所有的苦,也受得了世间所有的累,还抵得住无情的苍老……
而妈妈的笑,就是看见你笑,看见你有出息,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哪怕没出息,妈妈只求你健康、平安,无忧。
为此,她愿意付出一切。
为此,她可以不是那个也需要撒娇的小女生;为此,她原本柔弱的身躯也可顽强成一座山;为此,她也可能变成了那个曾让你烦,让你讨厌的人。可是当有一天,你也长大了,就会发现,妈妈其实还是那个妈妈,她对你的爱,从来都没有打折,她只是用尽了千万种方式,只为了你好。
这个人,就是妈妈。天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去替代。因为没有人天生愿意做一个傻人,除了妈妈。

小编杂谈的图片

记忆中,母亲总是喜欢戴一顶黄头巾,母亲买头巾,也只买黄色的,小米黄那种。就是七八十年代农村最普通的那一种。
小的时候,以为这是一件怪事,也以为母亲是一个固执的人,母亲的确也是一个固执的人,她在这个家里一直默默无声,不爱说话,母亲几乎很少笑,除了因为我欢喜外,几乎就再没笑了。多年以后,我从三姨那里知道,妈这一辈子,嫁的不是她想嫁的人。
这天下,可能有太多女人嫁的都不是最初她想嫁的人。
而在母亲那个年代,这更是常事。
那个年代,嫁人多是由父母说了算的,父母说了算:有嫁对的,也有没嫁对的,母亲就是那个没嫁对的人。
三姨说,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曾有个心上人,说“心上人”这个词的时候,每次母亲还骂三姨,说“别说这么不知轻重的话”,可是母亲明明是一说这件事,就紧张,就慌张的不自在。
后来,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个人是姥姥村里一个下乡知青的孩子,长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也跟母亲一样不爱说话。听说,他们的缘分缘于五个烤玉米。
那是一个极冷的冬天,屋里缸里的水每天都会结冰,而村头下乡知青一家住的四面透风的破土房,更是像冰窖一样。那时,那个男孩子也就十六七,脸冻得紫红紫红,手指也都冻得裂着血口子,父母因为什么事回城好几天了。从村外的场院里往家背柴火的母亲,那天看见那个男孩子穿着破着洞的单衣,精神萎靡的样子,一下子心就扎疼了,他真像一只小病猫……
母亲就把那筐柴火送给了他家,回转场院后,又背来了一筐,并且还小声地对男孩儿说,筐底下有几穗玉米,嘱咐男孩儿烧炕的时候,烤着吃。母亲说,是她背柴火的时候,从棒秸垛里捡的。
可是等中午,男孩儿吃了一嘴的黑,来问母亲到底在哪个棒秸垛里翻找到玉米的,母亲惊讶的沉默与尴尬,就让男孩儿什么也明白了。而那几穗玉米到底从哪里来的,母亲没有说,男孩儿也没有再问。
再后来,男孩儿的父母都因为一些什么问题被劳教了,听说是去了新疆。
而男孩儿却留下来了。
男孩儿留下来,是因为他有了工作,在几十里外的矿山上下井采煤。男孩儿一个月回来一次家,所谓的家就是他住在村头的那个破土房,他显然已把这儿当家了,好像也只能把这儿当家了。
而懵懵懂懂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母亲在这里。
母亲总是趁人不注意,帮男孩儿收拾一下屋子,男孩儿还给院子扎起了一道篱笆墙,而母亲从地里摘来了牵牛花的种子,撒在了篱笆墙下,每到秋天,玉米成熟的时候,红的、紫的,牵牛花也开满了篱笆墙……
可是牵牛花只开了两年,男孩儿就再没有回来。
男孩儿在矿上出了事,砸断了一条腿,成了一个跛子。
而在那一年,母亲也出嫁了。
三姨说,临出嫁那天晚上,母亲几乎流了一夜的眼泪,默默无声地那种流泪,母亲的枕头底下,有一条黄头巾。
三姨知道,那是那个男孩子送给她的。
听村里人说,那个男孩儿也在那间破土房前的篱笆墙下坐了一夜,抽了一地的烟头儿……
第二天,人就不见了。
听说,也没再去矿上。好像回城了,从此,好多年再没有过什么音信。
后来又许多年,有去城里打工的人,说见着过,在街边摆了一个修鞋摊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哪个当妈的不是“李焕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