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客套

小编杂谈的图片

谁都知道嘴巴的功能,除了吃饭喝水,就是说话,用语言表达内心,交流感情,交往社会,传递信息,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有些人靠嘴巴挣钱,靠嘴巴办事,靠嘴巴升官,有句成语叫:“巧说如簧”,有句俗语叫“巧舌八哥”,有人形容这种人:嘴唇两头翘,见面先客套,好话一火车,虚实谁知道?

带有“蜜糖”味道的客套,是公众场合中的礼仪套路,是朋友之间交往的一种谦虚言词。适度的客套,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会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办事说“拜托”,赞人见解用“高见”,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如此等等。这些文明客套用语常见于各种应酬中。

当你去酒店消费,身着旗袍的礼仪小姐点头微笑,说句“欢迎光临”然后接过你手中的行李,头前带路,给您安排好房间,倒好茶水,说句有事请按铃,我会随叫随到,将竭诚为您服务。

当你家来了客人,你就要把客人当作贵宾,恭敬地客套:请坐,请上座,请喝茶。然后说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当你和老战友见面,你会开口叫声“战友”,打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诉说着芳华年代军营生活,军号声声,步伐锵锵,战壕里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一起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客套,没有半点的虚假。

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尽管没多少文化,也懂得礼节,亲戚朋友见面。免不了要打个招呼,客套几句,客套里含着对乡邻的善意,无论是真情实意也好,还是虚情假意也罢,反正没有恶意。

街坊邻居见了面,说句无极方言客套话:吃了饭咧白?吃咧。吃的嘛饭?庄稼主子没好吃头,蒸里饼子打白粥,咸菜轱辘子就饭。揍嘛切?赶集去。买点嘛?买个簸萁扫帚,准备麦天打场用。看见邻居扛着锄头,锄地去样?昂。需要去攒忙不?别介,我自己能锄完。没话找话“浪”三句,完全是俏儿话(客套话)。

久别重逢的发小见了面,“文武代打”代替了客套,后脑勺上抹脖颈,前脑门上蹦响瓜,“蹬蹬”两拳,打在发小的肩膀上,然后拥抱一切,互相拍打着后背,脸庞贴在一起,“你小子野到哪里去了?多年不露面”。“你小子发财了吧?”庄稼人嘴笨,不会说客气话,带有“火药味”的客套里,用拳头巴掌代替语言,打出了兄弟离别之情,越打越近乎,一切含在拍打中。再然后,找个树荫,席地而坐,拉拉家长里短,道道久别之情,或连拉带拽的进饭店小斟,接着的客套,换成了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饭店门口,偶遇熟人,几句客套,酒桌上多了碗筷。有些犯酒瘾的白吃白喝族,到了饭点,手抄着裤袋,嘴吹着口哨,饭店门口溜达,等着熟人客套,白吃白喝惯了,让让是个理儿,锅里没下米儿,还当真敢去凑热闹,时间长了,客套话没了,见了他躲着走人。

街头遇到仇人,躲不过了。也有一种别样的哑剧“客套”,咬牙切齿,横眉冷对,眼睛瞪的像牛眼,喉咙里“哼哼”着,冲着对方吐唾液,看见路边有一条狗,冲着狗骂一声“你个不办人事的狗东西”,指桑骂槐,指狗骂鸡,带有挑衅的“客套”,往往会激化矛盾,如果对方回敬相应的“客套”,就会有一场对等的“战争”,这种形式的客套不可取,退一步晴空万里,让一步道路宽阔。

没有在场面上混过的人,不懂得客套的潜规则,过分的客套,有讽刺之意,有拍马屁之嫌。五花八门的客套,往往会出现在饭局上,吹捧别人,换来的是别人夸奖自己,那是扣着屁股上房——自己抬举自己的手段,互相吹捧,彼此彼此,明明人家脸上长着麻子,你却说是梅花绽放满脸春,明明是人家大腹便便,你却说人家是有福像,是个千万大老板。明明是个秃头,你却说人家聪明透顶,是个大领导,是个文人墨客。

有人在酒局上扮演组织部长角色,随便封官许愿,把收水费的封为水利局长,把收税的封为税务局长,把粮库保管员封为粮食局长。介绍给不知底细的陌生朋友,接下来,出于尊重,局长不离口,酒杯不离手,开始轮番敬酒。又不好意思解释,解释了朋友也不信,认为你是过分的谦虚。明明是个副局长,你却去掉了副字,顿时官升一级,肉麻的吹捧,往往会使对方尴尬万分,让人脊梁骨发冷。一个单位,姓郑的是副局长,姓付的是正局长,在单位里,下属往往简化正副职务称呼,直接称呼付局长,郑局长,平时二位领导也不在乎,若如对着外人,就应该分清主次,一次外出考察,随行秘书给接待单位领导介绍说:这是我们付某某正局长,单位一把手,这位是我们郑某某副局长,秘书巧妙地应答,让接待单位明白了主次关系,知道了应该如何安排宾客座次。

酒局上,一定要分清宾主,把握主题,凡是饭局,都是有目的请客,千万不要搅乱主题,客套话语要得当,谈吐诙谐幽默,会增加饭局的气氛,互相敬酒是一种礼节,敬酒有序,主次分明,要分顺序敬酒,一般要先敬领导和年长者,最好起身站立,双手托杯,以示尊重。文化人陪客,是猪八戒吃碗茬——肚里瓷多(词),逢场做戏,不需要刻意排练就入戏。给领导敬酒说句: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给年长者敬酒说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给生意人敬酒说句:生意兴隆,恭喜发财。这些人听了,尽管知道,这是礼节性的恭维,不能当真,但心里仍然非常舒坦。

说客套话,还要看场合和人群,切记要讲究分寸和技巧,不要对着矬子说短话、对着寡妇不要说孤独难熬、对着好色的人不要提流氓字眼、对着光棍不要说绝户如何,不要给人家心里添堵,对那些不懂人情事理的人,千万要注意。据说,朋友一起喝酒,酒喝半酣,对朋友开始客套:你媳妇娘家和我是邻居,我们两家关系不错。谁知道?醉鬼回家醋意大发,开口臭骂媳妇:你们邻居说你俩关系不错,看来你俩一定有一腿?快说!什么时候开始的?媳妇一头雾水,摸不清头脑,把两家关系误听为俩人的男女关系,一句客套话,引起一场误会。

开玩笑的客套,不要随意调侃,我的一位老朋友,曾经任过村书记,心直口快的他,应约去陪婚宴娘家客人,酒桌上给年轻人客套,知道是战友的儿子,人家赶紧改口叫他叔叔,觉得人家是小辈,口无遮拦的开玩笑:别叫叔叔了,叫爹吧,爹和叔叔一个辈分。一句话惹恼了人家,被当场拒绝给予驳斥,让喜庆的婚宴顿时冷了场。

初次见面,不知道脾气如何,不要过分的胡侃乱说。这叫啄木鸟死在树洞里——抗(吃)了嘴的亏。酒局上,也有甘心情愿的当儿子的人,一次宴请领导的饭局上,为了让领导吃好喝好,陪客的下级变着法的让领导多喝,开始轮流敬酒,一位年轻人站起来端着酒杯叫声:老领导,在下敬您一杯,那位领导说:你叫我一声叔叔。叫了叔叔还是不喝,谁知道,那年轻人说:干脆我就叫您爹吧,只要您喝了这杯酒。领导听了哈哈大笑,盛情难却,二话没说,一饮而尽。原来这位领导和年轻人父亲是老同事,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经常开玩笑,互相了解彼此的脾气性格。

大街上,一位朋友巧遇熟人喝醉,出于好心,赶紧扶住他,想送他回家,免不了要客套几句,问及嫂夫人是否还好?我俩是老同学,当年可是学校的校花啊。那个醉鬼瞪着眼反问:你问这个干啥?是否你俩……我给你说,你少打她的主意,小心挨打。一句话说得朋友哑口无言,后悔莫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看来醉鬼饭局上吃的是饺子,沾得是山西老陈醋,醋味太浓。

酒后的客套,最好免掉,过分的客套,最好不说,虚情假意的客套,让人讨厌,溜须拍马的客套,让人家听了反感,反而适得其反,让人家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请调整好你的嘴巴,让文明客套充满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多余的客套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