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给家人做顿饭

我做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小学三年级十来岁的时候。那时,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上班三班倒,每天至少有一顿饭妈妈没时间做。我家弟兄六个,一顿饭要吃好多。妈妈总是起早贪黑地给我们做饭,太辛苦了,于是我学着做饭。
小编杂谈的图片 第1张
一开始就是熥熥馒头、窝头、热热饭,熬锅粥或做锅汤,吃点咸菜,渐渐地我学会了炒土豆丝、熬萝卜、炖白菜,学会了蒸馒头、捏窩头、闷米饭。尽管馒头有时碱大碱小,菜时咸时淡,但总比没饭吃强啊!家里弟兄多,又沒有钱,还赶上60年代的节粮度荒,一家人粗茶淡饭、饥一顿饱一顿地勉强度日,但是,由于我能做饭了,基本上能按时吃上热乎饭菜。
我从小练习做饭,是渴求温饱的需要,弟兄们正在长身体,自己也需要吃饭,就像拔节的庄稼需要追肥一样。妈妈常说:人是铁,饭是钢。弟兄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慢慢长大。
小编杂谈的图片 第2张
我真正走进厨房,穿上围裙围着灶台做饭,是五十岁以后的事了。父母、岳父母年纪都大了,独立生活,又懒得做饭,吃饭经常凑和,我们虽然工作很忙,但到休息日、节假日,尽可能地到双方父母家去探望,带着食材,变着花样地给他们做顿饭,陪他们吃顿饭,聊聊天。
逢年过节弟兄们凑到一块,于是,我开始练习掌勺,喜欢上了做饭,愿意甩开膀子,好好为自己、为家人做一桌食欲大开、味蕾绽放的饭菜。自己吃着顺口,家人吃得开心,心里就是莫大的享受。
小编杂谈的图片 第3张
想要好好做一顿饭,看着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得学会到菜市场上采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具备了好的食材,是做好一顿饭必不可少的铺垫。每逢到了该我练活的日子,我和老伴一早就去买菜,早上的菜市场菜新鲜,品种也多,摊贩为了开市吉利,价格相对也稍微便宜一些。更重要的是,根据菜品,早点确定好菜谱,做起来也从容一点儿。这就是:心中有数,办事不慌。
=小编杂谈的图片 第4张
如果是节假日,家里来的人多,我知道全家所有人的口味爱好,喜欢吃什么买什么,吃鱼,拣刺少肉厚的挑;吃肉,挑选肥瘦的下五花;吃虾,选个大新鲜的;再配几样时蔬素菜。只要掌握菜品不重复,家人多半没意见。在蔬菜颜色的选择上,不会只选绿色蔬菜,还会选一些红色、橙色、紫色的蔬菜。这样,做出来的菜,既好看,营养上也互补。在烹饪方法上还可以有些微调变化,凉拌、清炒,或是做汤都成,这样我家的餐桌自然菜羹汤齐备,色香味俱全。

要照顾到家人的口味喜好,的确是一门学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这时,老妈就是我的参谋顾问。下厨时,参考老妈的意见,自己掂量着做。由于买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个大致的菜谱了,原创外加随心所欲地大胆创新,即使平常不大买的菜,在我的手里也能花样翻新,给全家带来惊喜,做到上至祖辈下到孙辈每个人都有爱吃的菜。
如果仅仅给父母做饭,就省事多了,拣他们爱吃的,平时不常做的,荤素搭配地做上四菜一汤,口偏软一些,让老人家吃得高高兴兴。
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老伴照顾孙子生活起居,我就承包了全家人的饭食。
由于有老有小,这一段时间的饭菜以高蛋白,烩菜,粥汤为主。老爷子叫作:没肉不饱,小孙子更是天天嚷着吃肉。牛羊猪鸡,换着样地做;鲜鱼鲜虾,三天两头地有;红烧、白灼、煲汤,烩菜、熬粥、馄饨,保证三餐营养还要有滋有味。儿子、媳妇天天跟着吃这样的饭菜,天天嚷着要减肥,可哪顿都不少吃。

一个家庭,人口可多可少,收入可多可少。但一日三餐不能少。家庭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餐桌上那盘色香味俱全的主打菜,如果把那盘菜吃得光光的,说明家人吃饱了,倘若餐桌上笑语不断,说明大家吃高兴了。
近两年,孙子上初中了,儿子一家到我这吃饭的次数少了,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年龄大了,心疼我们。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我不愿散得太早。中国人的饮食是种文化的传承,我想:只要我还做得动,逢年过节,我们传统的饭菜,我愿意继续做给他们吃。什么是家的味道?让我们的传统的家常饭菜传承下去,就是家的味道。

过日子就要有点儿烟火气,经常不开火,就少了生活的气息。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好好地做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幸福感立马呈现出清晰的画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好好地给家人做顿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