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但让我爱上心理学是在2012年。记得那是第一次上宝蕊老师人际关系实验室发的课程,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个纯粹的实战课,不讲理论,主要是同学们借助彼此的信任与敞开,可以大胆而真实做尝试做自己。
先会选出案主,描述真实事件,并邀请同学代表事件中的角色,剩下的就交由各自之间的真实碰撞了。老师会设置一些人身安全的保护规则,比如不可以直接攻击人的身体,如果承受不了可以叫停,中途不可以离开等等,除了这些,其他任何的表达形式都是被允许的。设置就不再多讲,主要想讲讲最触动我的部分。

面对她稳定且有力量的攻势,我不知如何是好,除了面红耳赤的瞪着,站着,我僵住了。甩下板凳的那一刻,我夺门而出,心想“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课呀”,走到门前被几位同学拦下“这是课堂,课前承诺过,不可以课中离开。”仅存的理性又让我重新坐回了座位。表面沉寂,内心却波涛汹涌。
其实师姐说的对,生活中我的确是一个很怂的人,比如面对她的无理指责,我居然无力保护自己。我是连做好事都不敢积极主动的人,害怕“枪打出头鸟”,被人说成爱表现,同时又很想展现自己好人的一面,于是常纠结于做还是不做,同意还是不同意的矛盾中。不带攻击性的“老好人”,也许是我最好的保护色,只有自己知道活的很假很“端庄”(端着和装着的意思),而端装背后,是那份内在压抑的虚弱和恐惧,这是我不曾觉知,也不敢碰触的部分。
所谓的“孬种”,不就是无法真实的活着,不敢直面不好的自己,而选择隐藏或压抑“坏”的想法、情绪,活在制造的虚荣假象中,还自得其乐。
荣格说“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就是命运!”
我很感恩师姐的那次碰撞,虽然很疼,但真的有被撞醒的感觉。现在,觉察成了我的一部分,随时觉察自己也观察他人。会有意识去触碰深层的潜意识,让它们浮出水面,了解它们重构它们。这样做的好处,不在受外界各种价值观或评判的声音所干扰,感觉像卸下了许多担子,放松很多,有种轻装前行的感觉。其次是不再阻抗真实,有了各种尝试的勇气,能为自己而活,尽可能的做到内外统一。
如果说成长是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那么看见就是起,而觉察就是乘,至于能否转和合,就在于我们能否领悟到生命带来的智慧以及坚持付诸行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曾被人指着鼻子说“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