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俳句短歌新译》后记

我时常想起大学时代的那场聚会。早稻田大学的年轻学子——那时候大家都年轻——站起来背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既然能坐到一起,就或多或少了解异国文化,我学习日语已有两年,作为回应,代表中方背诵了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句: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

虽然背诵的作品不是原创,但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求输赢,倒也热烈。或许这就是比较理想的两国关系。其实,那时候的我对俳句只能理解一点皮毛,主要是购买了杭州大学陆坚先生的《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来看,硬背而已,并不理解先生为什么要那样翻译。那是1996年前后的事,已经二十四年过去了。

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虽然还算节俭,但不愁学费,不愁饭费,也多少有点余钱买图书,算是很幸福了。

幸福就要珍惜。从那时起,我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在前进的道路上从来不敢松懈。

2016年10月开始正式动笔翻译日本诗歌,现代诗最初选的是西条八十(电影《人证》主题曲《草帽歌》的词作者),古诗里我最放不下的就是江户时代的俳句。陆坚先生的书我读了好久,从华北回到东北,一直带在身边,松尾芭蕉的作品至今还有很多人重译。我把重点放在小林一茶和20世纪的自由体俳句上。一发而不可收,积成六七百句。

我们开始学日语这种外语的时候,课文里有石川啄木(1886—1912)的短歌,我用过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至今还保留着,课文里引用的短歌最初不是很理解。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渐渐了解石川啄木在日本诗歌史上的地位,知道他的诗才和一生的奋斗、生活的窘迫。创作是不易的,幸福是短暂的。石川啄木的译本在中国只有一个完整的——周作人译本,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如此。对于周作人,我们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了解呢?他那种充满异国情调的文风至今也没有征服我,周作人和钱稻孙这样的翻译家的学术地位无可动摇,只是,为什么不能为读者提供新的石川啄木译本,创造另外一种风格?后来,我就因为拒绝模仿周作人的风格翻译小林一茶而被某出版社否定,不过,至今也不引以为憾事。

俳句和短歌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诗歌。小林一茶、与谢芜村、种田山头火、尾崎放哉和石川啄木,都是日本诗歌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争强好胜的,在具体的学术领域也总想争第一。俳句和短歌的译文最初都是写在草稿上,然后敲进电脑里。少数作品先通过网络让感兴趣的同行批评批评,一切都是为了求微小的进步。翻译诗歌四年,才知道推敲、炼字的感受,有时候出现了疑似的“增译”,又难以割舍,其中滋味,谁人知晓?草稿扔掉了,为了环保,最终提炼出的精华就是您面前这一册《日本俳句短歌新译》,不了解俳句和短歌,很难把日本文学研究深入下去,这也是将本书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诗歌翻译与研究丛书”第一本的原因。“新译”既有新近译出的意思,也有努力超越前人的意味。日本文学研究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阔步前进。

 

学术界卧虎藏龙,中日文化交流日新月异,我动笔,其他人也在耕耘,且市场经济求速度、求效益,就在我奋笔疾书的2019年,其他译者翻译的《小林一茶俳句300句》《种田山头火俳句300句》先后推出。向来虚心的我对此一笑置之。动笔译诗的初心是打造我们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是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优秀的出版商联合优秀的译者,在某些方面略显超前,我们也应该有容人之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学医要遍尝百草,学文要博览百家。对于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翻译成果,我是向来虚心学习的,但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实在是与众不同的学术领域,若是看了别人的译本,就再也没有独立打造新风格的可能,所以,我在翻译过程中是不看其他译本的。周作人翻译的石川啄木就在书架的近处,还是忍住不去碰。

生活冷知识的图片

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尚侠教授,他和王中忱教授合写的《丁玲生活和文学的道路》一书我一直收藏着。是尚侠老师指引我走上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的道路,他年轻的时候翻译过日本作家大冈升平的作品,他行事认真,对人温情而又大气。与他在一起探讨学问和工作是我人生的一大乐事。我初来东师,他就确定了一个科研任务给我——“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2007年,以此命名的专著在商务印书馆顺利出版,2010年又第二次印刷。2015年,我的又一本专著《伪满洲国的法治幻象》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样微薄的成绩和尚侠教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他退休以后,我曾经设想着那种隔三差五去他那里交流文学感悟的生活,可惜未能如愿。

我还要感谢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鼓励我的刘春英老师、于长敏教授,感谢日本研究所的陈秀武所长和各位同事。

学校各级领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全国学术界的朋友也都给我指出了一些毛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总体上翻译出来了,也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或者其他角度作了一些探究和考证,但研究得还不够深入。这是未来数本“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诗歌翻译与研究丛书”在撰写过程中必须牢记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日本俳句短歌新译》后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