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二)

通往我的中学的路是和通往我的小学的路在地理方向上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小学的路向南,中学的路向北。通往中学的路较小学的路先进多了“繁华”多了也有点“现代化”的气息了。
我的家在我们村子的最北端,按照我们当地传统的村庄布局,我们家是缺少了对门,所以一出家门就是广阔的田野,目光辽远,可以看见北方的我从小就认为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青黛色的远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站在家院门口就能清晰地看见山顶有一座庙——这是大人们说的。听老人们讲过不少关于那座庙的故事,但至今我从未到达过。通往中学的路,是一段土黄色犹如一条浑身沾满泥土的蚯蚓的小路,曲曲折折、粗粗细细、凹凹凸凸地爬行在庄稼地之间,经年累月,像是前进过但好像又一直没有动,僵卧在那里。土路的尽头,连接着那条有着许多大坑小坑的柏油路,犹如黑色的蟒蛇,蜿蜒在两边矗立着数排高大的白杨树形成的幽幽隧道里,不知道它从哪里漫游而来,也不知道它将漫游向何处,更不知道它在等待什么,难道是静静地盯守着那从遥远的山顶的庙宇里面飘过来的狐仙妖怪?在它蜿蜒匍匐的途中向北分出一个九十度的分岔,那就是我们的镇子及镇子的集市的主路——正街。我们中学的大门就端端地对着集市的这条正街。

小编杂谈的图片

这条正街在我乃至我的父辈祖辈心目中都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地方”。在他们看来,一般人是住不进里面的,就是赶集,对于父辈祖辈也是一件相当郑重的事情,需要提前几日精心地筹划准备并且也要把自己尽量好一点的衣服拿出来穿上,收拾得亭亭当当的,才能向这个心目中的“大地方”迈进,生怕自己哪里稍微有点不妥帖而把“人”丢在“大地方”了。而我小学毕业后,就将每天数次地全程贯穿这条正街而进入我的中学校园上学,这在家人看来也是一件大事。因此,由于我天生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说叫自卑感以及业已有点青春萌动的心理,使得我拐着弯地要求父母让我在衣着上尽量接近那个“大地方”的人们的穿着打扮,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压力,但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我仍然会比那个“大地方”的人们在穿着上慢上好几拍。我知道父母已经尽全力了,我在内心里偶尔会有那么一点点抱怨他们,但这种念头很快就会消失,我从小在内心里就知道我不能在吃喝打扮上和别人比高低,大人老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

每遇集市,十里八村的农人牵牛拉羊、挑菜担粮、提葫芦挂瓢就如同潮水一样,涌向这条不宽的街道,使得这条街道被俯瞰时就像是漂浮着许许多多人头的河沟,拥拥挤挤、起起伏伏、打着旋儿、五颜六色,各具形态。我在这里见过了我之前没有见过的许多东西,我在这里知道了我以前不知道的许多东西,我在这里知道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我在这里知道了用金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和需要的东西,我在这里知道了没有劳动缺少金钱是多么尴尬的事情……通过这条当时对我来说繁花似锦的街道,眼睛里耳朵里五感六觉充斥各种五颜六色或者说缤纷炫目的现实生活,和大门正对着街道的校园里的教室里老师们心传口授的知识体系一起,渐渐构架起我的认知体系和人生观。

正是那条黄色的蚯蚓一样的乡间土路,正是那条黑色大蟒蛇一样的柏油马路,正是那条犹如飘满人头的河沟一样街道,正是那个大而幽静的校园,正是那些淳朴善良的农人和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知道了辛勤劳动,土地是不会亏待农人的,让我知道勤奋学习,成绩是不会欺骗学生的,让我知道老师耐心教授,学生是不会亏待老师的,更重要的让我知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良知。
高级中学学习和初级中学学习在我们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属于人生的两个不同部分,我们的人生也就此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

如果说初中属于“水到渠成”的教育的话(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只要自己不选择辍学就可以顺利上初中,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没上初中就辍学回家了),那么高中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就是一个相当硬相当高的门槛,至少在我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地域是这样的。在我们村里,一个学生能完全凭靠自己的努力考上我们当地的普通高中,那是一件足以让全家人感到体面让全村人都感到震惊的消息。初中毕业时,我们村子总共有三名学生考取了我们镇子上的高级中学,我是其中的三分之一。父母因此而一度满面荣光、嘴角挂笑。
一脚踏进高中黑油漆漆成的宽阔的铁栅栏大门,就如同一个佛教徒踏入了灵魂的圣殿,每迈一步脚底板都像有电流流过一样,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好像沉入带有颤栗般的轻快的漩涡里,眼睛里面充满了比膜拜还要高一个层次的神圣和庄严。

青春的躁动与叛逆驱使我开始想找到一切理由逃离家逃离父母的视线,就像翅羽渐欲丰满的小鸟渴望自由地飞向广阔的蓝天一样,于是,我住校了。我家距离学校不到五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住校在情理之中住家也未尝不可,我自然选择住校。与别的住校同学不同的是:我虽然住校但是需要每顿都回家吃饭,然后再返回学校上课,每天两个来回,风雨无阻。不是为了想天天这样来回地跑路,只是为了不“上灶”吃饭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这条五华里的路,我骑自行间带步行一直走到1997年高考完毕。

这条路是我上大学之前走过的最为漫长的路,我非但没有觉得有什么辛苦,反而在这条路上,我欣赏着沿途田地里四季变化的充满生机和收获希望的各色庄稼四季更迭着美妙的色彩,更加体会到田地里四季劳作的农人和同样是农人的父母的含辛与悲苦。我看到大多数因为距家较远而不得不住校的同学,每周三必须骑着除过铃铛不响其他零件全响的自行车回家“背馍”一次,随即当天返回学校上晚自习的那种接受和青春火热的激情。那时候我是不敢谈及什么人生理想、伟大报复,只有一条近似宗教一样的信条谨记心间:不敢亏了父母。这就是我在这条路上求学的全部默默誓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我的求学之路(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