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更甚,就像从北宋的山水画或者南宋的花鸟画里走出来一般,座落在我眼前。游人如织里,我遇东风,且共从容。

湖滨的万物有种怡然自得的融洽。这些生命就生长在这,花与树、草与小动物、湖水与来往的人群都扎根于此,就这般,一幅动态的西湖图卷跃然纸上。
我被这样的生态之美打动了,一眼入魂。

途经的孤山路是西湖边人群最稀疏的一段路了,人文有西泠印社、文澜书院、浙江省博物馆和清行宫遗址等,风景有光华复旦、平湖秋月。我背着放有长焦镜头的行李,脖子上挂着单反,步伐沉重,心情却很轻盈。

走进院门便有一股静谧之风袭来,楼台水榭皆被孤山南麓高树的余荫庇护,日光只能从枝桠中插缝投落,尚是晌午,却有凉意。
左拐上坡后才能见着西泠印社的石坊,杜鹃开了一路,给这布满青苔的古老石坊添了几分生机。继续拾级而上,便随处可见摩崖题刻。我不懂印,但处在这清幽之境里,仿若真能感受到百余年前,晚清几位大师们“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兴致。

文澜阁内的假山颇具江南特色,层层叠叠,尽头是几株惊喜,花期正好的紫薇。我在假山洞中观花,花叶交错,夹杂着几束光,渲染出剔透的紫气,映衬得阁楼愈加典雅。

从平湖秋月起,到断桥残雪止,白堤的名与景听着都很素,瞧着却艳煞天下。桃花嫣红,柳枝碧绿,鸟雀啼鸣,我由不得自己,只能不饮自醉在这西子湖畔的江南春色里。
静伫时,内心有万千感慨,美人会迟暮,西湖却持有一种永恒的美,春华秋实,千百来她卧居于此,眼见王朝起,又见王朝落。在冬天银装素裹,打扮得凄美,但只要回到春天,她就会变回一个清丽婉约的少女。时间在她面前,只是不断在旋转的轮回。

好像《音乐之声》呀!我耳边不自觉的想起歌声,灵魂已经飘向草地,触碰落樱。美好的事物总能让人的心灵获得自由,自由是我旅行追寻的最大意义。

在这座城市里,我的心可以去任何地方,我可以变成任何模样,做一只枝头黄鹂迎春;做一只风筝欲上青天;做孤山上的一块石碑,记载百年风雨;做一条游船,在夜里亮起灯,让月亮也失了颜色。
我只愿再来杭州,再赏西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见花鸟,知春意 |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