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乡愁

壬寅岁末,元月18日,历经艰辛建设6年的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终于剪彩通车了,祖国的母亲河又增添了一座宏伟的大桥。

 

通车前半月,我的一群家居郭家沱的昔日兵团战友们,(他们是在郭家沱长大的崽儿,是望江厂的子弟),就迫不及待地从大桥旁的小路,攀上桥,先睹大桥风采。通车仪式当日,世居郭家沱的老少们、战友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古稀之年的老人们或驱车或步行涌上大桥,欢呼雀跃,载歌载舞。

 

“九连情结”群里,战友们频频上传图片和视频,相互传递喜讯,招唤着居在他乡的郭家沱兄弟姐妹:“快点回来哟!看看家乡的变化。”其洋溢之情与当年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样的快意。战友们的情志感染着我,让我这个跟郭家沱沾点故的人,不禁随之感叹。

 

郭家沱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部、铜锣峡口处的长江北岸之滨,它西连国家4A级铁山坪森林公园,松林丛丛,景色优美,空气湿润凉爽,这里有著名的日流量2500立方米的医疗用热矿水温泉,弥漫氤氲的热气里充满着硫磺味。国营望江机器制造总厂,(它的前身是民国第50兵工厂),建在郭家沱。郭家沱即望江,望江是郭家沱,一出门就能望见长江,多美丽的名字!

 

郭家沱世居的老人们,作为兵工第一代曾多在望江厂,以后他们的子女们又多承父业继续在望江从事军工各行各业。

 

如今的望江厂,已整合为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望江厂虽已凋零,在重庆人的军工记忆里,抹不掉它曾经的荣耀历史。望江厂自1933年始建到2020年整合,已有八十多年。抗战时期,曾为前线输送过4000门火炮,数十万枚炮弹,为拯救民族危亡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后“望江造”火炮名震抗美援朝前线,和平年代,继续为祖国军工作贡献,立下不朽功劳。

宅男之家的图片

 

望江远离重庆市区,浩瀚长江经过重庆主城,直下约20公里入铜锣峡,穿峡而过才至长江边的郭家沱,险峻的铜锣峡,即隐匿了望江厂生产枪炮的兵工性质,(1938年内迁时选址就是看中了它有山有沟有峡,能开山洞避空袭,利于军工建设。)同时也拉远了与发达城区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大半个世纪,郭家沱地处偏远峡区,靠轮渡码头和一、两路公交抵达望江。郭家沱大桥的竣工通车,交通的畅通便利,意味着这偏隅之地的地理史册和建设发展将重写,意味着望江人将与繁华的城市接轨。

 

我与郭家沱望江的交集,第一次是在1973年8月,那年我从云南兵团探亲回渝,连队战友四姐托我给她在望江工作的父母带去一袋白糖。那天早晨,天气炎热,从朝天门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行20公里至唐家沱,只见一屻峭壁横立江面,正恐“山前疑无路”,船头稍摆向,忽见峭壁之间现一峡缝,长江在此似形成瓶口,轮船穿峡而过,这才“柳岸花明”。这就是郭家沱的门户,大名鼎鼎的铜锣峡,望着峡中的两岸绝壁,我在想,到望江的路怎么这样长?这样难呀!

 

出峡不久即到达郭家沱码头,沿码头石梯拾级而上,眼前是码头岸边一排小食店,我在小食店付二两粮票和2角钱吃了一碗小面。出店穿过一些零落的平房,不到几百米,但见一排四层楼的红砖楼房,它就是四姐父母的家了。现在这几栋红楼尚存,却已物是人非。

 

第二次是2007年,乘817公交,沿铜锣峡江上一条蜿蜒的窄马路,直达望江,参加战友儿子的婚礼。婚礼在望江广场金兰酒店举行。34年了,渡船码头已不再,郭家沱建起了一幢幢民宅高楼,广场上喇叭高亢的音乐声和人群的鼎沸声此起彼伏,煞是闹热。

 

望江现在的年轻人和曾经的年轻人,以及在外乡的望江人,都渴望着望江能通向远方,渴望望江能缩短与外部世界的距离,郭家沱大桥的修建,给他们的向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那日,今日头条上一则帖子:《郭家沱长江大桥通车了,会给望江带来什么?》引起远在川西战友老吴的关注,微信群里感言:“各位望江故乡的战友: 昨日看一小视频谈及郭家沱长江大桥与望江之事心中颇感郁闷,今日又读以上帖子心情凝重,不禁有潸然之感!读毕,我答曰:《涛声依旧》! 看:一桥已飞架南北,望江依然难通途。忆过往,4号轻轨只到唐家沱置望江而不顾,“渝长高速”避望江而远去,而今“郭家沱大桥”从望江头上越过……!望江有可能再次与希望、美好擦肩而过,也有可能再次成为时代的弃儿…唉!望江,你怎么啦?”

 

望江、望江,看来你只能“望…江”兴叹哦!

 

笔者惊叹老吴观看郭家沱大桥视频的精细和感慨,那精细之中浸润的丝丝乡愁,温润着每个望江人。

 

群里的望江人七嘴八舌,有感叹:“社会在日新月异,望江还是那么落后、陈旧、原始。”有期待:“饭晚有好菜,郭家沱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政府的关怀下有改变。”老吴又抒激情:“《我爱你一一望江》,望江原址虽破败 显凄凉,但我依然爱你!因为那是我的故乡,一草一木都让我终生难忘。离开它半个多世纪,每次回来看见的依然是老模样。铜锣峡、郭家沱、望江,把你日思夜想。那里有我的至亲、好友,还有早已入土远离我而去的爹娘,我热爱那里的山水沟壑,更恋那里的土地芬芳!”

 

多么深情的乡土情结!

 

 

带着老吴等战友的疑问,笔者在通车一月后驱车前往郭家沱大桥。车从网红魔幻的盘龙立交,进入慈母山隧道,出隧200米,即有路标右指匝道,进入引桥,引桥弯曲盘旋后,笔直路面正对大桥头之南,桥塔顶端,“郭家沱长江大桥”七个红色大字映入视野,月白色的“门楹纳水” 桥塔,雄伟屹立在南北两头,大桥钢桁梁和主塔涂装是浅蓝灰,主缆颜色是国际橙,吊索也是皓月白,与桥塔“门楹纳水”造型相得益彰。

 

这是一座与山城重庆的独特景观风貌相融合的大桥,它将水元素融进传统门式桥塔之中。据资料,郭家沱长江大桥,是国内跨度最大的公轨两用悬索桥,全长1403.8米。

 

驶出桥面过北桥头时,放慢车速,以求细看详解老吴之疑问。终于,在车出北桥头200米处,右立一绿色标牌,上标:望江立交,只是牌下的匝道尚是路坯,正在修建。实地考察证明,望江人要随桥远望远飞冲出峡谷的梦,是指日可待的。它就是望江人的期待:“饭晚定有好菜”。

 

趁此,停车望江,在郭家沱老街道转了一圈,那些破旧的厂房里曾生产了多少野战炮、榴弹炮、迫击炮﹍﹍,在战争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供销社门店,这里曾是郭家沱人发工资时最沸腾的地方,这里也有我的那些战友们甜蜜的童年记忆;红砖筒子楼、泛着油黑的青砖眷子楼,想当年,这样的楼房是厂里响当当的工程技术人员才有资格居住,是当年职工作为联姻对象的主要理由之一,如今荣光褪去,“眷字号”却被列为江北区文物保护点,成为望江人永久的记忆。站在老妪的小卖部前,望不远处崭新的大桥和陈旧的街道,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一切恍若隔世,像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的节奏在这里放慢了速度。偶遇一年老妇女,上前攀谈:大桥建成,你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老年妇女一阵拉呱:啥子变化嘛 !出脚还不是不方便。脸上露出无奈与失望。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望江立交”,那正在修建的匝道,那南桥头预留的八号线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让望江与外部精彩世界连接起来。

 

笔者迅在群里传上探访的照片,战友维得知此讯,动情地说:“亲,谢谢你,帮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老吴欣闻:“你传来佳音!望江有望。”

 

记得台湾诗人席慕容写过一首《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柔情又真挚,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情思。

 

写下此文,和着这首牧歌式的思乡曲,以飨望江人的乡愁!

 

我们有理由相信:望江,郭家沱,定有诗和远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望江-乡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