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黄桷古道

几十年来在国内走过的老街古道多得数不胜数,但最钟情的还是咱重庆长江南岸的黄桷古道。如果非要让说出理由,我会毫不犹豫作答:那儿是我的家乡啊!

宅男之家的图片

我对黄桷古道的感情始于五十多年前。那时家住渝中半岛,隔了长江能够望见四季葱茏的南山;倘若天气晴好,通往山顶的黄桷古道便清晰可辨。母亲曾在山巅的黄桷垭工作过,这条千年古道便挽起了家庭与单位。许是缘分注定,小学毕业后我竟然跨区考取了黄桷垭涂山湖畔的那所中学,从此便与黄桷古道结下了一生一世无法割舍的情缘。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黄桷垭的子民,黄桷古道那印满文人墨客、抗战将士、盐茶马帮足迹的千级青石板路,时不时潜入梦中,醒来后喟叹一声:哦,又该去那儿走走咯。

 

我可以列举一百种喜欢黄桷古道的理由,但最割舍不了的总会是那些香染古道的风味美食。满山遍野的黄桷树为古道披上彩衣霓裳,那芳香流转的吃食则让古道充满摄人心魄的诱惑。

图片

五十多年前我初识黄桷古道,说来惭愧,最先竟是因了途中的姜与茶。姜谓之“糖姜”,小似童指,嫩如初萌,用蜜糖腌渍至熟,质爽脆,色澄黄,味辣甜,一片入口,香透唇齿。平常日子不见踪影,到了坊间所说的黄道吉日,就有小贩提着姜篮在老君坡路口叫卖。售价极廉,吃了还想,却不敢,穷学生囊中羞涩,不能为了口福花掉回家的过河船钱。前些日子在黄桷垭老街的一家咸菜店意外见有糖姜卖,本想重温旧味,最终还是忍住,三步一回头离开。人对味道的记忆始于儿时,糖姜于我而言最好最美,便害怕今日再尝,假如找不回五十多年前的那番滋味,岂不叫我后悔?还是保留儿时那番美好印象吧!读过梁实秋、汪曾祺等大家谈吃的文章,有意思的是他们笔下堪称天下第一的美食,竟然大多是儿时的家乡饭菜。离乡越久,思念越炽。

念念不忘的还有古道茶饮。我少时记得有二:老荫茶、姜茶。那时自上新街或海棠溪拾级而上,及至老街入口不远,人便累得腿软口干。老天爷造化,偏在那儿生就了一方坦地,背山面江,风景绝胜。顺着山壁建有板壁青瓦房,有一黑衣老妇置木桌于门前,桌上茶水分列左右,均用透明的玻璃杯盛着,杯口罩着同样透明的玻璃片。老荫茶价贱如土,最得农人挑夫喜爱,老妇声明吃了再添可以管够;少年嗜甜,我辈读书郎偏好那黄艳艳甜津津的姜茶,每杯三分钱,只是别奢望店主开恩添加。一杯姜茶,让人流连得不想再往山上走了。前些日子再走黄桷古道,茶店犹在,但已变成雕梁画栋;老荫茶、姜茶也在,还多了许多从前未曾见过也无缘喝过的新品种。抚今追昔,令我感叹这世界变得真是太快。

图片

 

花开叶落,黄桷树新旧轮替。离开涂山湖畔那所中学后,几十年里总会隔三差五登临黄桷古道。除了寄情山水,我承认自己很多次都是受了馋虫驱使,舍近求远来古道寻访美食。来的次数愈多,对山中滋味越有感情。发现很多重庆人跟我一样,来黄桷古道的 终极目的往往也是为了大快朵颐。

 

古往今来,这条山道的袅袅炊烟总是让人陶醉。朋友老张常带孙子来爬山,小家伙最馋古道半山腰的那些小吃摊,吃完辣乎乎的凉粉,忙不迭又捧起甜蜜蜜的凉虾。在巨伞如盖的黄桷树下落座,望江中帆樯,听山间鸟鸣,一份寻常小吃便有了在城中吃不到的感觉。记得二十几年前访古道上的那座千年古刹,同行伙伴均看中了庙内供应的蛋炒饭。那时厨房尚属简陋,一棚当顶,竹篱作墙,山风饱含了花草香,紫气东来,恍若进了仙界。道家饮食取材于大山所产,品种貌似简单,色味却引人入胜。用甑子饭炒出的鸡蛋饭黄白相间,硬朗散疏。灶上师傅功夫了得,炫技似的将锅内的米饭高高抛起,并不去看,又一粒不撒稳稳落下,如是十几下,看得众人眼痴。正逢初春暖阳天,满山黄桷吐翠,生机盎然,吃客们纷纷奔出店堂,看游云,听松涛,一碗炒饭吃出了别样的享受。上周再游老君洞,从前经营素食的竹棚被宽大华美的建筑取代,斋饭品种更是今非昔比,除了豆花+素菜的大众套餐,还增加了几十道仿荤素菜,以豆类、菌菇、竹笋等为主料,造型生动,几可乱真。

 

千年黄桷古道美食纷纭,最孚众望的当属豆花。古道豆花不同于酒楼饭店所售,彰显的是“靠山吃山”的原生态特质。俗话云:高山出好水,从前山中店家巧妙地打地理牌,在堂口大书“泉水豆花”、“老井豆花”等字样,标榜自家豆花采用天然山水点制,你在城里是吃不着的。南山群峰耸翠,沟壑幽深,密林中有清泉自山壁或树下幽然而出,为当地人烹茶煮饭常用。少时我路过古道,常见人挑桶携壶去山中取水。担心水满溢出,顺手摘来几片黄桷树叶置于水面,那水便很听话,看着颇有情趣。至于井,山中多矣,从前我曾经从老君洞大殿之侧的古井讨得一瓢,清冽甘甜,非机器水所能媲美。后来自来水普及,古道上下的店家烹饪用水大多取于长江,泉水、井水逐渐淡出视野,前些日子偶然看见古道深处一无名小店屋檐挑出“泉水豆花”的布幌,甚觉亲切,仿佛见到了久违多年的老友。古道豆花堪称灵性之物,一碗上桌,不仅主宰了你的味蕾,还能勾起你对从前生活的记忆,淡淡的,甜甜的,莫不是文人笔下的乡愁?

图片

 

黄桷古道犹如一条时空隧道,串联了山上山下两座珠光宝气的都市,但它始终坚守真我,纤尘不染,在浮华喧嚣中为子民们留下了一方净土。入得山来,时光放慢了脚步,心却变得澄明而宁静,舌尖在山光林影中得以悟道,即便最简单的家常饭菜,吃出的味道与众不同,别处少有。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无疑是古道餐饮最大的卖点。前年八月,我与几个朋友徒步上山,一个个饥渴难当。耳畔传来店家的吆喝“各位楼上请”。抬眼一望,门楣悬挂招牌“林中小餐”。好,就是它了。众人上楼,却见有花石小径通往屋后的林子,层层叠叠的新木古树,将毒辣的烈日筛落成点点翠玉,屏蔽了山外的滚滚红尘,置身其间,真有古人所云腋下习习生风,那种丝丝入微的清凉,非工业制造的空调机所能企及。如此佳境,给所有菜点增色加分,馋虫上蹿下跳,胃口好得可以吞下一头牛!豆花、蔬菜在树影下活色生香,泉水鸡、老腊肉演绎出山的情调。酒毕吃饭,老板送来一盘用辣椒、盐、糖和香醋现拌的野葱,众人一见,大呼妙哉,筷子如同鸡奔碎米。山中餐馆还经营野菜,这在城里的酒楼饭店无缘享受得到。春天里的清明粑,用切碎的清明菜与面粉调合成糊,入油锅煎成圆饼,一嚼,满口盈满春天的味道。道上人家还常去屋后林子中采来折耳根,加料拌成开胃菜,至于竹笋、菌菇之类,几乎家家有售。老板指着周围莽莽林海,发誓说这些食材均来自山中,纯天然,客人笑笑,并不较真,宁信其有,吃的就是一种心情。

 

随着黄桷垭老街的蝶变,这儿俨然成了美食的大千世界,每个食客都可以在这条街上寻到心仪的美味,感受重庆的日新月异。古道美食既包容天下又独具特色。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盛,不少知名餐饮品牌也来这儿抢占地盘,重庆火锅、北京烤鸭、咖啡奶茶,你感兴趣的这儿一应俱全。很多年轻人喜欢三毛故居,除了书香,还有咖啡典雅的芬芳。店家很会博取年轻人眼球,那一句“你与诗和远方,只差一杯咖啡的距离”,颇能打动文学青年的心弦。置身莽莽林海之上,在咖啡袅袅的香雾中,仿佛看见三毛携带着自由的灵魂从撒哈拉向你款款走来。一条千年古道,阅不尽人间烟火,常来这儿走走坐坐,足可以慰藉精神,净化灵魂。当然,有一杯漂浮着乡情的咖啡抑或香茶为伴,则更加妙不可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寻味黄桷古道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