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羊汤、烧饼的故事

平泉羊汤原来叫“八沟羊杂汤”,后来随着平泉的名声大起来,取代了“八沟羊杂汤”之名。平泉羊杂汤配以烧饼。是一道美味佳肴。羊汤以羊杂配以多种佐料制作而成,选料精细口感纯正,厨艺独特,味香清而醇厚,汤汁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无穷。平泉烧饼则以个大芝麻多、香软松脆而著称。羊汤搭配烧饼,美味绝伦。据传,康熙皇帝曾经食用,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厨艺至今不衰。古籍资料和民间传说记录了平泉羊杂汤和烧饼的历史。

宅男之家的图片
清朝女真族入主中原以后,自北京至东北便形成一条御道。清朝皇帝到东北祭祖和视察蒙古各部,都要走这条道路。康熙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率文武群臣,带领宫廷侍卫浩浩荡荡经遵化、宽城,过喜峰口出关,巡典蒙古诸部。农历五月初九在达希喀卜什儿口北(达希喀卜什儿口,蒙古语,意为宽阔的山口,今转韵简化成大吉口,位于党坝镇北)扎下御帐,接见了翁牛特蒙古王公。五月初十,在今平泉党坝镇围场沟设围打猎,有关平泉羊汤、烧饼的传说也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古时的平泉,雨量充沛,草茂林丰,野兽成群,虎狼出没。康熙传令将围场刚刚设好,很快从密林中围住一群梅花鹿来,约有十四五只。其中一只毛色油光锃亮,两眼炯炯放光,高昂着头,两个鼻孔瑞出阵阵白气,那发光的眼神里似有哀求之状。康熙一生射杀很多野兽,惟独这一次不忍下手。正在康熙迟疑的时候,那只梅花鹿撒开四蹄如同草上飞一样,冲出三道猎围,一溜红光向北奔去,简直像一只神鹿。康熙见状,也就飞马追了下来。他一口气追出五十余里地,直至八沟街地面,也就是今天平泉镇这个地方,方才收住马缰。当时的八沟街南有很多低湿地带,沿瀑河两岸和低洼地处生长很多柳丛。那只梅花鹿钻进柳丛,一晃便不见了。康熙四处寻找,在柳丛中足足转了一个时辰,也没有见到鹿的影子。鹿是没找着,倒是饿劲儿上来了。这时的康熙才觉得饥肠辘辘,十分难捱。正在这时,不远处飘来一阵香气,十分诱人。康熙寻着香味儿找到路旁,原来是一个小店。店内的一个回族老者正忙活着,铁锅内煮着一堆油糊糊的东西,香气正是从那口锅中飘出的。康熙也不问价钱,直叫“快来点饭!”开店的老者一看康熙气宇不凡,有十足的派头,不敢怠慢,赶紧盛出一碗切好的羊杂,调好汤汁,又从烤炉中拣出两个又大又热乎的烧饼。正是饥不择食,平时在皇宫,康熙的膳食都要由御膳房精心安排,还要有品膳官品膳。这回康熙真是饿极了,也顾不得那些了。一口气吃了两个大烧饼,连喝两碗羊杂汤,还喝了一壶烧酒。这顿饭吃得康熙容光焕发,精神百倍,真是比在皇宫吃还觉得有味儿。吃饱喝足之后,康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吃得是什
么饭呢!老者告诉说:“这叫羊杂汤,是用羊的杂碎做成的。”他来到 此地开店也有二十多年了。
康熙刚刚吃完,店外人嘶马叫,上百个侍卫将小店团团围住,因见店外拴着康熙的御马,也不知出了什么事,才将小店围住的。这时,文武大臣也气喘吁吁地陆续赶到。康熙慢腾腾地走出小店,这才觉得是自己孤身到此。大臣们一见皇上出来,呼喇喇跪倒一大片,这个说“臣该死”,那个喊“臣有罪”,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见康熙满脸笑容,毫无怪罪之意,大臣们这才放下心来,赶紧上前嘘寒问暖,弄得康熙一时无法回答,便随口说出一首诗来:
“喜峰口外远,
塞北古道长。
野鹿入柳林,
八沟羊杂汤。”
后来,那老者用一丈多长的红绸做成一个招幌,上书“八沟御膳羊杂汤”七个大字。从此,八沟羊杂汤便名声大振,关里关外无人不晓。到乾隆时期,八沟街内的羊汤馆还有十几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阀混战,日本侵入,解放初期的物质匮乏,使八沟羊汤的厨技几乎失传。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八沟羊杂汤又重发异香羊汤馆越开越多,厨艺越来越精。现在县城羊汤馆有30多家,平泉羊汤已经成为平泉人待客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餐。平泉羊汤馆已经开进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廊坊、唐山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生意都非常红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平泉羊汤、烧饼的故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