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记忆

小编杂谈的图片

又是初冬时节,每次外出骑行看到地里绿油油的冬麦,就会想起跟邻家大哥去地里用鹰抓兔子的情景。

鹰 在我们这一带的平原是很少见的,人们只能在电视里看到它,提起训鹰更是没有几人见过。邻家大哥可是这方面的好手。每年大秋刚过,地里的农活基本忙完了,麦苗刚刚露头,邻家大哥就会启程进山里购鹰,有时买回一只,有时两只。不为别的,就是在农闲时用驯化出来的鹰带到地里去抓野兔。收入娱乐两不误。一到冬天,北方地里的大庄稼全收割了,只有刚出芽的冬小麦,兔子也就少了藏身之所,所以是猎兔的最好时机,人们想出了好多的方法,但用驯化的鹰猎兔是最便捷最刺激的。就像南方水乡用驯化的鱼鹰帮渔民捉鱼一样。这也算是农村闲暇时的一项娱乐活动吧。

可别小看了驯化山鹰的过程。里面学问可大了,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学的来的。首先要有耐心和爱心。初到陌生环境的鹰,野性很大,一双厉爪、一双闪着寒光的眼睛,使人敬而远之。这时就先要把鹰的野性去掉。怎么去掉?就是所谓的“熬”鹰。熬鹰也是一个艰辛有趣的过程。首先找间屋子,把门窗都糊严严实实 ,让鹰分不清白天黑夜。然后在中间做个架子,用一根牛皮做的带子,一头绑在架子上,一头绑在鹰的一条腿上,不分白天黑夜连续七、八天,有时要半月,看到鹰要闭眼休息,熬鹰人马上用个木棍敲打架子,吓唬它全没了睡意,直到把鹰的野性全熬没了,让野性暴戾的鹰完全忘却它曾经生活的深山老林。每天早上还要带着鹰去人多的地方,让鹰熟悉各种声音各种环境,渐渐就和它的主人熟悉、亲近……再后来,拿来鲜肉等食物,慢慢驯练鹰一些其它的基本功,还要让鹰懂得主人一些简单的口令。再过一段时间,鹰和主人俨然亲密无间。到这时鹰的野性基本就没有了,也到一显身手的时候了。在出发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前天晚上喂“胄”。一般用麻缠成半个拇指大小的团,也有用萝卜做的削成两头尖,塞进鹰肚,用于消磨鹰腹内的积食和消除鹰身上多余的脂肪,以便使身体敏捷。“胄”在鹰体内循环一夜,第二天早上便会吐出来。这时鹰异常饥饿,一见兔子就会不顾一切冲去,民间有俗语:“鹰饱不抓兔”。即由此而来。

去地里放鹰猎兔是最快乐的时候了。邻家大哥每次出去都会招呼几个伙伴,少则4—5人,多时7-8人,每人手里拿一根丈长的竹竿,邻家大哥架着鹰在中间,通常用棉花做成一只厚厚的套袖,套在前臂上,让鹰站在上面,一手捏着鹰脚上的皮带,随时松手让鹰出击。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不见兔子不撒鹰。猎场如战场,这话可一点不夸张。几个人“一字”排开,从地里的一头开始,边走边用竹竿敲打麦苗,吆喝是为了惊起隐藏在田间地垄的兔子。鹰的双眼警惕地盯着四周,眼里透出一股杀气。众人左右搜寻,吆喝着徐徐前行。随着人们的一声声惊呼,或是从麦垄里,或是地头的枯草丛中箭一般窜出一只兔子,邻家大哥高举起手臂,猎鹰见兔立刻腾空而起,平展双翅,一个漂亮的弧线,如离弦之箭般俯冲下去,一只利爪紧紧攥在兔子后臀上,当惊恐的兔子回头的刹那,一只利爪顺势揪住兔头,尖喙连啄;并不停地啁啁鸣叫,似在呼唤主人前来收取猎物,真是扣人心弦。有时遇到狡猾的兔子,在拼命逃跑中突然急停,然后连续拐S弯。鹰不得不几起几落,但最后兔子还是逃脱不了鹰的厉爪。

随着夕阳西落,一天的狩猎也结束了。这时邻家大哥会把兔身上最好的肉喂给老鹰,算是对它一天功绩的奖赏。一路上留下大家开心的笑声。
深冬渐渐来临了,大地上冻了,麦田开始冻实,就象给大地披了层厚厚的铠甲,也是行家们说的“披甲”了,玩鹰也渐近尾声,邻家大哥会用心把驯养了一个冬季的猎鹰喂饱,找个日暖云淡的日子让它重回自然,待到来年再相叙后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初冬记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