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归处

小编杂谈的图片

喜欢读书,便喜欢进书店。
校园内的书店落成了,上课前便踱了进来。
喜欢看琳琅满目的书架,一排排散发着墨香的书本,不同颜色、各种图案的封面,薄一点的、厚一点的,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图书,整齐地排列成一架又一架。一一看过去,翻过去,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他们的旧书、新书,不同版本里相同的文章,还有他们同样的集子、不同的包装……
更喜欢看那些读书的孩子,身着绿色的校服的孩子们,捧着书窝在圆形的沙发里的,探着头两个人共读一本书的,还有三个孩子挤在两个小书架中间的一个小沙发里,不知读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又不敢出大声,只压抑着嘻嘻地笑。另一侧则是几个小长条木桌,桌前木椅上是正襟危坐的读书郎,他们捧着书,默无声息地,各不相扰。电子阅读的屏幕前更是座无虚席。有一个孩子把字放得够大,很快地滚动着屏幕,我试了一下想看他读什么,但跟不上他的速度,只好放弃。
上次逛过来,跟老板说过,新书全部塑胶包装,非买看不到内容。当然知道商家的难处,翻阅的多了会影响出售。但保护得太好,也不是销售的好方法,毕竟卖书主要还是卖内容。
这次过来似乎有所改观,至少同类的书,或同一个人的书都有打开了塑胶壳的一本,放在它们中间,我才得以逐一翻阅过去 。
我不是来买书的,但书商仍对我很客气。每次都问我学生应该多读哪一类书,或他们喜欢读哪些书,我便一一列数给他大概情况,也把书架上那些不该给学生读的书指给他们,让他们尽量收起来。
我习惯跟学生抢书读,一来了解不同时代的学生喜欢什么书,他们正在读什么书,二来也不让自己太落伍,离他们太远。至今,30年前的学生聚在一起,仍回忆起当年,上晚自习的时候我跟他们抢一本书读的情景,上课讲的什么都忘记了,却记着一起打雪仗,一起抢书读的时光。
语文就是这样,不只在课本里。我越来越感觉到,如果只教会学生学习课本,是最没有出息的老师,这不仅是对中高考而言,对所有孩子,对孩子们的未来生活的影响更是如此。
这么多年来,一直给孩子们和家长们推荐有益的书读,课前课后与孩子们讨论作家作品,也是习惯了。前些年,各班都设有小小图书角,孩子们把书带来学校,课余,可以相互传阅,被理科老师没收去的课外书,我有时就去帮着要回来。每当进到班里,看到教室后面的柜子上或角落的柜子里那一排排的图书,看着上面熟悉的名字,心里便觉得踏实,就像书包里除了课本作业本之外,还有一个日记本一样,那是灵魂安放的地方。
一个家也是这样,屋子不论大小,如果没有一架书,吃饱喝足之后,灵魂放在哪里?
记得刚来南方那年,被一个家长请去吃酒席,是乔迁之喜。一条街摆满了席面,据说有四十多围,好像还不止一天。席间,去参观他家三层楼的别墅,小院曲径通幽,楼内金碧辉煌,在那栋洗手间里都装有电视电脑的豪宅里,三楼最显著的位置是一间佛堂,灯火通明处,我从一楼参观到三楼,却怎么也找不到一间书房,看不到一个书架。哦!他们是把灵魂寄放在那尊高大的佛像身上了吧?
我怅惘了好久。
预备铃打响的时候,我从小书店里踱出来,回身望去,我想我的目光此刻应该是极柔和的,因为不管上课多累,不管阅卷多忙,只要能偷得片刻闲,便可以把自己投进书里去,闻一闻油墨香,翻一翻经典,看看作家又出了什么新书,灵魂便也安宁了。
坐回教室,目光越过低头疾书的孩子们,看向最后排柜子上的那一列课外书,似乎记得都看完了,心想着从谁的座位下面或书箱子里去寻一本新的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心灵归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