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行为大赏迷惑行为大赏迷惑行为大赏

所有文章 第66页

小编杂谈

割麦子

1

今年公历6月7日是端午节,6日是芒种,农谚说“芒种三天见麦茬”,当你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时,麦熟就开始了。 俗话说,麦熟一晌。一进六月,干热风一吹,前几日还青黄相间的麦田似乎一个晌午就被吹干了。“风吹麦穗千层浪”,那是诗人的感受,农民此时的心情较为复杂。面对即将到来的麦收季节,伴随着...

阅读(1666)赞 (0)

小编杂谈

记忆中的打麦场

2

麦子收割了,打场脱粒把农忙推向了高潮。成车的麦子拉过来,在场院周边围成一圈麦垛,像是在期待着一场繁忙的“脱胎”与“换骨”。 接下来就要打场了,这是麦收的主戏。成捆的麦子被铡刀拦腰切断,近根的部分,得空分给社员烧火,麦穗部分摊开在大场上晾晒。铡刀放在一条宽板凳上,持刀人威风地站在条...

阅读(1969)赞 (1)

小编杂谈

烤麦穗

1

在农村的时候,这个日子口生产队在做打麦场了,虽然是年年用的老场院,麦熟前总要重新压得平平整整,瓷瓷实实。星期日,我到生产队劳动一一做场。收工了,累得不想动,在去年的麦秸垛上双手抱头仰面朝天躺着,晒了一天的麦秸热乎乎的躺在上面厚厚的舒服极了。一会儿,竟然睡着了,觉得蝉鸣、蛙鸣,还有...

阅读(1776)赞 (0)

小编杂谈

生产队里开大会

2

“天上布满星,月牙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这是一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老歌,名字是《生产队里开大会》。歌词里的场景,我曾亲身经历过。那时候运动多,大会也多,无论是传达最新指示,还是革命大批判,都在大队部临街的大房子里进行。 那时...

阅读(2060)赞 (1)

小编杂谈

一定要根治海河

2

1963年,那年我13岁,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正赶上发大水,村北最高的沙岗子都有没脚踝的水。我记得很清楚,爷爷用个大圆笸箩拉着我,趟水去村北捞豆子,少年不知愁滋味,茫茫大水成了我向往的大海。水退后,我辗转天津回北京,姥爷告诉我,海河水漫进了市区,低洼的地方有一人深。由于这...

阅读(1395)赞 (0)

小编杂谈

农村小院

2

在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由院墙围起来的。盖了房子,没有院墙,那不是正景过日子人家。房子周围有了墙,才有了院子,搁啥东西就有挨有靠的,看着顺眼,住着就安生。所以,房子盖上以后,家里再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垒起院墙来,这样心里才踏实。 我家的新房盖起来后,家里实在挤不出钱买砖砌院墙,于...

阅读(1614)赞 (2)

小编杂谈

露天电影

2

农村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只要村里演电影,不要说孩子们,就连老年人也要看到三更半夜,不散场不家走。那时农村除去腊月正月排演些老掉牙的社戏,一年到头也没有啥热闹,为了省灯油,也为了躺在热炕上放放乏,老人孩子天黑就睡了,青壮年夫妻天黑也吹灯上炕,无休止地做小孩。 公社有个放...

阅读(1808)赞 (0)

小编杂谈

农村老井

2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永清县农村,各家各户都是吃村里砖井的水。当年,每个村都有几口砖井,分布在住户较集中地方。这些井水并不全是甜水,虽然都在方寸的土地上,有的井水不好喝。庄窠街东西长有半里地,只有两口公认的甜水井,一口是村西口的大砖井,一口是村北曾加园子里的小口砖井,全村人只喝这两...

阅读(1703)赞 (0)

小编杂谈

冷汤!按城里的叫法,应该叫冷面。

2

刚下乡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春天。最好的饭食是:贴饽饽就咸菜,再来碗杂(豆)面的热汤面。不久,过麦熟了,家家户户把剩下的一点儿麦子推了面,在活儿最累时吃得好点儿,千活儿有力气。 动手拔麦子了,常听人们说:“中午吃冷汤。”心想,莫不是煮熟了面条泡着冷水吃?回家问奶奶。奶奶说:“明天给你...

阅读(1692)赞 (0)

小编杂谈

我经历过的龙卷风

2

春秋天没事的时候,我会背个筐去地里转转,或者去捡点柴禾,或者挖点野菜,经常会遇见旋风。特别在坟圈子,见到刮旋风的时候多,那时年轻,想到神呀鬼呀的传说,心里也有些害怕。有的时候,旋风就越围着你转,甚至追你,我索性就站在原地看着,其实旋风会转着圈地曲线移动,离开你。 我是上过学的人,...

阅读(1901)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