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写小说时读小说

每个人付出心血与精力的东西都值得肯定与自豪。我的作品最先满意的不该是我吗?不管那些作家的作品,再怎么伟大,它们终究是别人的结晶,不管我们与伟大相比多么渺小,被它伤害得多么彻底,不要忘记拿起笔就该有的迷之自信,不要忘记一切对比而来的伤害,都将化为向那些小说前进的力量。

 

萌妹子的图片

不知不觉我已经把自己的小说推到二十七章,两万余字了,期间收获了各方人士不同角度的各类评价,尽管……没正式出版罢了。

 

用每天六百到八百字的篇幅写小说其实蛮折磨的。学业原因我也没办法用更多篇幅让每天的内容更完善,然而更适用于有意于创作小说的忠告是:认真写小说时,不要读过于认真地读大家的小说。不然各位很可能因为倍受打击而开始自我否定。

 

近来在读乔治·佩雷克的《人生拼图版》。书脊上一段话已经让我有点汗颜了:“现代写作,无比恶劣的病菌,是含糊,唯有佩雷克对这种病菌免疫。”在每一天的构思里我其实并不担心作品的张力啊,新鲜程度啊……因为我压根儿就没指望过自己配得上它们,我更侧重的是人物的塑造——他们心理与语言的不同。这些东西你看那些作家写得轻松,说得也容易,真写起来那是真的不好写,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我以前自诩观察生活够细致,动笔才发现,我从未以一个笔者的角度观察过身边:你的原型人物的说话表情、语言特点、行为动作,自己走在街上时是什么样子,跟朋友混一起时又是什么样子……

 

一个“典型”的一切,我看真的完全了解了吗?了解透了吗?

 

正是因为不透彻,所以才滋生了“含糊”的病菌,不会交代的细节,就像是三毛学画油画时不会交代模特的脸,只好用调色刀一刷,成了没有五官的。

 

而我在读的《人生拼图版》更不是寻常小说。你见过没有语言描写的长篇小说吗?它就是。书中作者对任何一个房间里的任何一件家具,任何一个人,都有着细致可1:1描画的表述,以至于表现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时,根本不必用到语言。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特例。

 

但这种牛到近乎炫技的作品真得很打击新手好不好?!

 

开始写小说后才明白那些经典中是有多么深厚的笔力,那才叫小说啊!(战术后仰)

 

读完大作,给完忠告,若有人请我给自己作品打分的话,我要打多少?

 

我要打100分。

 

每个人付出心血与精力的东西都值得肯定与自豪。我的作品最先满意的不该是我吗?不管那些作家的作品,再怎么伟大,它们终究是别人的结晶,不管我们与伟大相比多么渺小,被它伤害得多么彻底,不要忘记拿起笔就该有的迷之自信,不要忘记一切对比而来的伤害,都将化为向那些小说前进的力量。

 

人生忠告:不要在写小说时读小说。

 

因为这样地球上又有一个人发现了写小说的决窍。这个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份未来可能与你争夺诺奖的力量。

 

二十七篇,还未结束。

 

天,我怎么那么鸡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不要在写小说时读小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