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予“伤害”以“爱”之名

去年,有一部默默无名的“另类”青春电影《狗十三》上映,很多人都不曾听过,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很喜欢曹保平导演,所以我第一时间就走进了电影院。看的过程中,我数次泣不成声,看完我还难过了好久。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电影,它记录了一个青春期女孩成长中的无奈与苦痛,也唤起了我内心久远的回忆和如今成年以后回看往事后深刻的思考。

小编杂谈狗十三的图片
多少伤害假借“爱”的名义,多少“爱”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碰撞和无法言说的伤痛。
这个叫李玩的女孩生活在一个单亲的家庭,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弟弟,为了弥补自己内心对女儿的愧疚,他给李玩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李玩给它取名“爱因斯坦”,这只可爱的小狗就成为了李玩孤单生活里的唯一依靠。后来有一天,“爱因斯坦”跟爷爷出门买菜走丢了,李玩非常难过,她一心想找到它,于是矛盾冲突就发生了。她的爷爷奶奶,她的爸爸和后妈,为了安抚她,给她找了一条长得很像“爱因斯坦”的狗,骗她说“爱因斯坦”找到了,李玩非常开心,回到家以后,她认出了那只狗狗不是“爱因斯坦”,但是所有的大人都跟她说它就是“爱因斯坦”,李玩坚持要继续寻找狗,此时大人都觉得李玩很不懂事,她爸爸甚至动手打了她。李玩跟后妈说:“这只狗不是“爱因斯坦”,如果弄错了就赶紧给被人还回去,我们要尽全力寻找“爱因斯坦”,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算了,我也不是非要一只狗。”
“我也不是非要一只狗”是李玩内心的呐喊。她心里期待的是家庭的温暖,是她在这个家里的存在感,她要的是大人们为了她而努力的那份亲情,甚至要的只是一句道歉,不只是一条狗而已。可是所有人都在跟她说“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和“你能不能体谅一下大人的辛苦”。父亲对她的“无理取闹”终于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打了她。打完,父亲哭了,他说:“我打你是因为爱你,等你以后长大就明白了”。李玩的表姐也在不停的劝她要“听话懂事”。
后来,李玩越来越沉默,她接受了那只不叫“爱因斯坦”的狗,她接受了自己加入的是由自己所爱的物理小组变成了爸爸期望她去的英语小组,接受了自己的弟弟和后妈,她接受了奶奶不记得她不爱喝牛奶逼她每天都喝牛奶的事实,甚至连自己曾绝对不吃的狗肉也能在升学宴上吃下去了。是的,李玩最终成长为大人们最期待的“懂事”的孩子。可是在四下无人的小巷,她哭了。
很多父母,很多大人不愿意认真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他们永远只有一句话:我都是为你好。他们只看到孩子们叛逆的一面,却不认真思考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要如此抗争。在很多成人眼里,他们是孩子,就注定是不成熟的,是幼稚的,是不需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的。因为是父母,因为天生的、本能的爱,他们就可以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打你骂你是恨铁不成钢,逼你做不喜欢的事是替你的未来铺路,是希望你不要走弯路,是爱你。他们从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试图为孩子构建最美好的世界,却不问孩子,他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所有的伤害,都被冠上了“爱”的名义,孩子不得不为此妥协,只是为了成为大人眼里“懂事”的那一个。
还有一个同样遭遇的孩子,就是《小欢喜》里面的乔英子。这个电视剧特别火,引起全民讨论,其中乔英子和她妈妈是被讨论最多的。我曾经和同事在聊起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她跟我说:“我最不喜欢乔英子,我觉得她真的好矫情,不懂她为什么非要上南京大学不可,清华这么好的学校还不读。”我听完有一点难过,但也只是说了一句话,我说:“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乔英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她也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
虽然电影里和电视剧里的大人都或多或少的伤害了孩子,但他们也是真心爱他们。李玩的父亲带她去看她最爱的展览,她的后妈给她买各种玩具安抚她,爷爷奶奶也对她“打不得骂不得”,乔英子的妈妈也是为了陪她在家照顾她的起居,精心安排每一顿营养丰富的早中午饭。但沉重的爱里面伴随着的必然是成年人的无奈和青春期有苦难言的激烈碰撞。
孩子不被理解,大人也总有苦衷。他们也曾经是怀揣梦想的孩子,他们也曾与生活抗争,只不过在岁月的流逝里,很多东西都被剥夺了。李玩爸爸在酒桌上的曲意逢迎是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李玩后妈为了安抚李玩而编织谎言实属无奈,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委屈,所以最后李玩的爸爸在车上嚎啕大哭。或许是生活让他变成了他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正是因为这样,大人才常常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们并不苛求完美的父母,他们只是希望大人们不要一面说着自己很无奈,一面自私的剥夺属于孩子的世界。孩子们也都会慢慢长大,他们也会慢慢懂得大人的心酸,只不过他们想要的是大人的一点点肯定,一点点的用心倾听,而不是总觉得“你还小”和“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切勿再以爱之名实施双重暴力,挨打其实没什么,疼一下就过去了,精神上的暴力才是一辈子的伤害。
我们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而父母也在等我们的一句“谢谢你”。
这电影真的好,但是它也太残酷了,观影过程极其难受,因为它勾起了我太多的记忆。影片开头李玩说了两句我没看懂的话,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她说,我们会在冬天忘记夏天的炎热,而在夏天同样会忘记冬天的寒冷。
从小我们都希望成为大人口中那个“懂事”的小孩,但当我们真的“懂事”了,我们真的快乐吗?其实曾经的我们多么希望大人们能真的花一点点时间听听我们的真实想法。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大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勿予“伤害”以“爱”之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