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一叫亭的地儿

在一街角,被“某某亭”的一处外部木质装饰吸引。那字儿极靓豁,在一排溜店铺门楣皆电脑刻绘的周正呆板中,带点魏碑风格的“某某亭”,布排得上下错落有致。有致的错落感,让原本沉着的字体显出恰到好处的一点舒朗来。置探于前店,漫无经心的设计感,又添几分散漫自在。

在兰州,最不缺的是吃饭的地儿,满大街都是的。装饰有风格的,极少。更多吃饭的地儿,就是专门只为吃口饭准备的。店里布排,就那桌椅,也多非木质,不甚讲究。能够照顾到吃饭人心情的,还是要少一些。也是,除过那些富丽堂皇的早些年以公款吃喝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开店的,多还只是谋生。进店吃饭的,也多还只是吃口饭。也就一顿饭,也没有非得要找个大店去吃的必要。就是大店,也不一定就能在风格情调上一定有别致之处。只是大而已,只是饭桌多了几张、几十张而已。

虽然这是一个把吃放大到文化层面的国度,甚至各种文学作品中也多以谈吃为重,也只有谈吃时,能够谈得口水四溅激情大涨肆意畅快,也只有谈吃的文字,也能够不断代的源远流长万世流芳沁人心脾。一扩展到吃之外,肚腹以下,是禁区;肚腹以上,也是禁区。尤其要上升到嘴以上,就多被搁浅。唯有肚腹,还有连接肚腹的这条通道,相对畅达一些。大抵一直相对是畅达的,要让你实受,只需把此处搞得无法畅达,接着的一切便都好弄了。而就这吃,置放到具体的生活坐标中,吃,也还只是一种生存的基础需求,其实还远远无法上升到一种文化,即使只是一种伪文化。
坐在那些有木质桌椅以及木质餐具的桌前,即使在外面吃饭,人的胃口总是容易被调动起来。大致是欢喜这些来自土地上器物的某种天生的温润气息,能给予人食物本身养人暖人气息一样的欢喜。
不大的地儿,容留出了一处有活水翻腾的池子,那池中一处假树稍微让人扫兴。黑藤椅,木方桌,微黄发旧的油纸灯。点一桌菜,添一壶茶,自己动手,滋滋有声,微微有香。若能再来点轻轻飘飘漾漾荡荡的轻音乐,该是相当妙致的宜人地儿。
干净清爽,幽静雅致,算是未辜负一段时辰。
现实中,有情致的人,多会少些经营头脑,难以久长维持。以前,在这片,东西走向的路上,曾经有一家古乐漫漾的店,那店似乎也只坚持了不到一年,便再也不见。大致是少了几分热情,至少在待客的前厅,没有一般店面的迎合与迎人。

人们多喜哪怕是装出来的近于讨好的热情。再加之,能时时出来大吃大喝,支撑起一家店长期存在的主顾,多有在饭店这类消费之地才能找到某种更为踏实的优越感,更需要店家的卑躬屈膝式的服务来强化和体现。这种对于吃所持的自我姿态,大抵,也不止兰州这一地。在国人,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特色姿态。就想起在甘南路东段,有一家饭店门前,两个红彤彤光身奴才样哈巴狗似的迎客塑身。在我看来,实在是看起来,要多膈应就有多膈应。虽然只是塑身,但毕竟是人的塑身。但并不是人人都如我一样,对此是大扫眼兴大倒胃口的。而店家,也恰恰是摸准了大部分食客那种要找的“大爷至尊”的无上虚荣。那家店在开店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的这地上,倒是生存能力很顽强。多年后它还在。

那两个红彤彤光身奴才样哈巴狗似的迎客塑身,也还依然在那里折腰屈膝的巴候候迎候着。真是,让人五味杂陈,难以说清楚。这世上,又有什么是能说清楚的呢。吃饭的吃饭,本是自能,自在。提供饭的供应饭,也是凭经营,凭自家色香味。买卖两方,各取所需。但,要不沾染一丝人间各种混呈杂味,还真是一桩难事。

但愿这好有情致的店儿,能开得长久一些。也大概只能是一个愿望吧。生活冷知识的图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迷惑行为大赏 » 偶遇一叫亭的地儿

赞 (0)